对于美国关于中国“产能过剩”“抢饭碗”的指责,一些声音认为,这不是中国的问题,中国没有“产能过剩”,做到物美价廉并没有错
国际能源署也指出,到2030年,电动汽车需要有4500万辆,才能实现气候目标。中国2024年的电动汽车产量是1000万辆,只占该目标的22%,即使保持高增长速度,到2030年也不太可能“产能过剩”。
当前,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。中国始终坚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,全球发展的贡献者,国际秩序的维护者。
中国日报起底工作室实地走访大城小镇,采访多名顶级专家学者与国内企业家,推出系列纪录片《世界变局与中国应对》。上集《逆流而上》揭穿美国等西方国家炮制“产能过剩”、大搞“脱钩断链”的套路和逻辑,探索变局之下的应对策略与出路。
然而,美欧不断炒作“产能过剩”概念,用来指责中国的贸易行为,不断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。其中,首当其冲的经常是中国的电动汽车。
不仅如此,事实上,中国的商品出口比例,远低于西方国家。近80%的德国汽车和50%的日本汽车都出口到其他国家,而2023年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只有12.7%,更不用说80%的美国制造芯片和大多数波音和空客飞机都在全球销售。相比起。
吉利控股集团海外公关总监阿什·萨克利夫表示,“产能过剩”这个词并不符合吉利的现状,他们甚至可以说是“产能不足”,因为中国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需求,空前高涨。
与此同时,个别国家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,动不动就挥舞“反倾销”“反补贴”的大棒,用“去风险”“产能过剩”等不合逻辑、违背市场规则的叙事说事,打压中国企业,遏制中国发展。
近年来,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,助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。中国电动汽车物美价廉,受到多国消费者喜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