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:现在很多人在二刷三刷《哪吒2》,希望它代表中国电影去创造更多影史纪录。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?
记者:先说说《哪吒2》在国内的火爆吧,它在春节档前期就十分火爆。您觉得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《哪吒2》?
头两天单日票房4亿,第三天6亿,第四天7亿,第五天8亿……《哪吒2》在今年春节档早期便呈现出罕见的“逆跌”之势。
周鲒:这部电影的主旨在强调个体的价。
周鲒:没错。哪吒很丑,也没有成功地考上“公务员”。但是他的父母接纳了他,他的朋友接纳了他,最终他也接纳了他自己。这正是现在很多人的共同情绪——我不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,但我要接纳自己。
2019年的暑期档,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以黑马之势,收获了超过50亿元的票房,创下中国影史第二的观影人次纪录。谁能想到,6年后的续集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(以下简称《哪吒2》)比前作还要强,不光“闹”火了春节档,甚至还“闹”翻了全球市场,成为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竞相上映的引进大片。2月13日,《哪吒2》票房正式突破100亿元,助力中国票房在全球的占比超过50%。
周鲒:这部电影确实给大众提供了不小的情绪价值。我举个例子,仙翁要让手下去捉小妖,把后者炼成丹药。我理解寓意在于,每一个小妖都是炮灰。换一句现代人常说的话,他们就是社会上的一颗螺丝钉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大家就能对小妖们的反抗情绪共情。无论是申公豹还是土拨鼠,配角引起不同群体的“自娱”,这些都是这个时代的角色互动方式。
《哪吒2》到底为什么这么火?它的“出海”之旅又能为中国动画工业带来哪些启发?就这些问题,记者记者独家专访了广州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周鲒。
这种对自我价值的强调,在主人公哪吒身上也是很明显的。他说:小爷是魔又如何?我就是不想位列仙班。